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古今來一創局,芒芒荒島,啟沃壤而新皈宇_台灣道夏獻綸親撰對聯背後之淵源探討


1871(清同治10),琉球國宮古島漁民因颱風擱淺於八瑤灣(現滿州鄉九鵬灣)沿岸,後遭排灣族高士佛社出草殺害。
1874(同治十三),臺灣發生近代史上重大的國際事件,日本國藉故派兵由西鄉從道領軍入侵恆春半島,清國朝野震動。
此事件日本政府意圖侵略台灣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而顢頇腐敗的清廷內閣官僚竟仍宣稱台灣東部後山地區乃「化外之地」(意謂不受政府管轄)

1735年法國人所繪臺灣土牛界線地圖_Map of Government controlled Taiwan-Formosa by French

當年,福建漳、泉地區因二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革命,內憂外患、戰禍不斷,於是先祖 鄭超英投筆從戎,追隨船政大臣沈葆禎、船政提調夏獻綸,渡海來臺。
先祖在台灣道夏獻綸直轄道標營任七品把總乙職,從事加強台灣海防之現代化基礎工程建設。

先祖可能係福州船政學堂學員,惜史料斷簡殘篇,尚未由網路查得相關記載...
先祖曾先後參與億載金城砲台(二鯤身砲台)及恆春城、台北城之規劃興建相關事宜,積極投入台灣現代化建設,清法戰爭親身參與駐台清軍槍砲之火藥製造...,其中二鯤身砲台係由法籍技師帛爾陀(Berthaud)及魯富設計及監造,若非曾接受西方工程科學之教育訓練,恐怕並無足夠之專業得以參與其中;
因此,先祖乃福州船政學堂學員曾受法籍監督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之專業教育薰陶,學以致用受船政大臣沈文肅公之提攜來台,是合情合理之推斷。
福州船政學堂係海軍軍官學校之前身,日後先祖陞任從二品安平水師副將,推敲其緣由,或許正是與先祖出身自福州船政學堂有關。


福州船政局(1870年代拍攝)- 維基百科

福州馬尾船政格致園景區重建之船政局衙門

夏獻綸(1837-1879 ),字芝岑,號筱濤,江西新建人。咸豐五年(1855)中舉,受知於晚清洋務重臣湘軍領袖、船政衙門創辦人,閩浙總督、大學士左宗棠。
同治三年(1864)隨左宗棠入閩,同治九年至十三年(1870-1874)任船政提調,在船政大臣沈葆楨父喪丁憂期間,代理船政大臣三年。
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由福建船政提調乙職調署臺灣道。

福州馬尾船政格致園景區船政局前之石獅古物

福州馬尾船政格致園景區重建之船政衙門大廳

同治十二年至光緒五年(1873-1879),夏獻綸任分巡福建台灣兵備道,其中兩次兼提督台灣學政。
時值台灣海疆多事之秋,開山撫番、折衝洋務,牡丹社之役,夏道參贊尤多。整飭吏治,查辦安平海口三鯤身修築炮臺弊案,夏道稟請福建巡撫丁日昌將督辦人知府銜凌定國奏革。每年巡視南北路,以了解各地民情。
1874年間,『蘇花古道』係先後由夏獻綸、羅大春負責開闢完竣。《光緒臺灣輿圖並說》堪稱清領二百餘年期間,最出色、最有代表性的臺灣地圖集,係由夏獻綸負責編撰(台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
光緒五年(1879), 夏獻綸竟因戮力從公而卒於任內,英年早逝。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鑑於國姓爺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功跡,據台灣道夏獻綸、台灣府周懋琦等議,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於台南府城敕建延平王專祠。
"康熙三十九年聖祖仁皇帝詔曰: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塚建祠祀之。聖人之言,久垂定論。"
此時,距1683(明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滿清佔領臺灣已達190年,清廷對鄭成功的抗清已由貶抑轉向包容。

1875年沈葆楨呈《請建明延平王祠折》,奏請在臺南建“延平郡王祠”

沈氏抵臺之後奏請追諡鄭成功,並在臺灣府城建造專祠,以彰忠義。
光緒元年(1876 )三月,在台南府城東安坊油行尾街(即現址)將舊開山王廟拆卸擴建,採用福州式建築,匠首與木材皆來自福州。工程至同年八月完峻,廟貌宏偉。

日治時期延平王祠(開山神社)入口舊照- 維基百科

明延平王祠大殿內楊英風雕塑之國姓爺聖像

延平王專祠之中官宦聞人書撰聯語甚多,書法詞藻優美而意義深遠,如沈葆楨、劉銘傳、唐景崧、夏獻綸等人的對聯最值得緬懷、摹賞,至今保留完好。
其中沈葆楨的對聯最為有名,氣勢宏大,以大處著眼,肯定鄭成功收復台灣對國家的貢獻。

沈氏書寫對聯云: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天地間有大綱,耿耿孤忠,守正朔以挽虞淵;古今來一創局,芒芒荒島,啟沃壤而新皈宇”
_台澎兵備道提督學政夏獻綸謹

夏獻綸親筆撰書的對聯,內容抄錄如下:
光緒元年乙亥仲夏,
"天地間有大綱,耿耿孤忠,守正朔以挽虞淵,祇自完吾志節;古今來一創局,芒芒荒島,啟沃壤而新皈宇,猶思當日艱難。"
分巡台澎督學使者夏獻綸謹撰並書

台灣道夏獻綸讚揚國姓爺鄭成功的志氣節操與胸襟氣魄,期望後人勿忘當年創業艱難,語重心長意寓深遠!!!!!!!



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日本武士の英雄主義與台灣住民ㄟ顛沛流離-從「西鄉大暴走」說起

Robert Mc Yang 覺得意志堅強──巴克禮紀念公園314 · 台南市 ·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社會結構重整,眾多幕末武士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各地陸續出現武士叛亂事件。
日本政府為安撫反抗意識最強的薩摩士族以及下野隱居的西鄉隆盛,乃特意任命西鄉從道為中將台灣蕃地事務局都督,領兵三千餘名前往台灣南部攻打台灣原住民部落,並企圖建立殖民地。

台灣蕃地事務局都督-西鄉從道(Tsugumichi Saigo)中將,
領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部落,企圖建立殖民地。
西鄉從道(18431902年)出生於薩摩藩鹿兒島城下的下加治屋町,曾以藩士身分在薩摩藩中任職,其兄為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兄弟二人在倒幕運動、維新運動中十分活躍。
當西鄉從道與部隊在長崎港待命時,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各國表示反對日本的軍事行動,並且禁止本國租用船隻給日本,日本政府因此下令暫緩出兵。

但西鄉從道卻表示「延遲出兵,將會有損士氣。如果政府強行阻止,我願退還天皇的全權委任敕書,以賊徒之姿直搗生蕃的巢穴,絕對不會累及國家!」
同在長崎的大藏卿大隈重信苦勸不成,只好電告中央:「士氣強盛,其勢難止。」西鄉從道隨即命令部隊陸續出發,而後獲得中央追認。此舉稱「西鄉大暴走」….

1871(清同治10),琉球國宮古島漁民因颱風擱淺於八瑤灣(現滿州鄉九鵬灣)沿岸,後遭排灣族高士佛社出草殺害。
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本藉口琉球船民在台被殺,在李仙得鼓吹下,日軍攻台,燒殺搶掠,修建營盤,台海局勢驟然緊張。

1871年(清同治10年),琉球國宮古島漁民因颱風擱淺於八瑤灣沿岸,遭排灣族高士佛社出草殺害。
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風光臺灣》,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39年)

日本藉故派兵出征台灣,由西鄉從道領軍入侵恆春半島,在四重溪石門跟排灣族開戰,石門之役戰事劇烈,雙方互有傷亡,牡丹社頭目Aruqu及其子在戰役中陣亡,此戰役日本稱為「征台之役」。
日本明治維新政府意圖侵佔台灣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欽差大臣沈葆禎認知到臺灣地理位置對於清國東南沿岸海防具不可或缺之重要性,於是奏請枋寮、率芒溪以南的區域設立恆春縣(因「瑯嶠」氣候四時如春,故取名「恆春」),並進行「開山撫番」政策。
當年,筆者先曾祖 鄭超英投筆從戎,追隨船政大臣沈葆禎、船政提調夏獻綸,渡海來臺,在台灣道轄下道標營任七品把總乙職,從事加強台灣海防之現代化基礎工程建設。

「牡丹社事件」吹皺一池春水,深深影響了台灣各族群的命運。
“你們的篳路藍縷,我們的顛沛流離”
一句話,道盡了百年來台灣東部開拓的滄桑歷史,與難解的原漢族群關係…

牡丹社事件,西鄉從道與瑯𤩝十八社頭目合照,
照片中央戴帽側臉者應為西鄉從道(wikipidia)

1877年(明治十年),西鄉隆盛在西南戰爭中支持士族而戰死;西鄉從道遂成為薩摩閥的領袖人物。
西鄉從道在伊藤博文內閣擔任陸軍大臣及內務大臣等職,而後更兼任海軍大臣,西鄉乃日清甲午戰爭日軍的主要決策者。

軍裝的西鄉隆盛(床次正精作)-Takamori Saigo Uniform

1894(光緒二十年),清、日兩國因朝鮮問題關係緊張,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全面潰敗。
自同治、光緒以來,臺灣洋務運動之各項近代化建設,藉由海防的經營圖強,鞏固海疆的目標,至此完全失敗。
1895(光緒二十一年),日軍發兵攻佔台灣,乙未戰爭爆發,「台灣民主國」成立,發表「獨立宣言」,「公舉議員」、「政務秉公」等等「公民」意識納入立國精神中。
在臺清國大小官員皆遵旨內渡,唯獨水師副將 鄭超英毅然以捍衛家園為己任,統領臺灣鎮標舊部,鎮守海防要塞重地安平,慷慨赴義、為國捐軀。

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西鄉從道成為日本海軍軍人之中第一位受封為元帥之稱號者。
西鄉從道一直都是日本首相候選人,但以其兄長掛著「朝敵」污名為由,再三推辭,始終未曾拜相、組閣,不改其十足之武士本色。

西鄉從道(Tsugumichi Saigo)日本海軍軍人中第一位受封元帥稱號者。

西鄉從道與其兄長西鄉隆盛二人,均為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中之領導人物,但卻存在不同的政治主張與思維。
對於日本對外的侵略策略上,西鄉隆盛堅持征韓論,但西鄉從道堅持爭奪台灣和琉球,因為侵略朝鮮符合西方列強的利益,但是卻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早先的「西鄉大暴走」為了突破西方列強對日本的軍事封鎖,不聽君令及時出兵,竟得到了中央的追認。
換言之,即是以軍事行動為優先,之後再進行政治的追認,爾後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原型。

西鄉從道的特點是強調個人地位、凸顯自己的風格,忽視群眾情感等,而有意將自己塑造成一位偶像,充分表現了個人英雄主義。
西鄉從道係甲午戰爭中日軍總指揮,窮兵黷武、恣意發動侵略戰爭。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日本從維新走向軍國主義,受其影響的不僅是台灣住民的顛沛流離,更是一場人類的悲劇與浩劫!!!!!!!!

影響台灣命運ㄟ阿兜仔-關於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的虛構與現實

Robert Mc Yang 覺得有自信。34 · 

電影《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 ,2004年1月在台灣上映的好萊塢賀歲鉅片,劇情是以發生在日本明治維新初期「西南戰爭」為背景改編而來。
由渡邊謙飾演的勝元,角色原型就是西鄉隆盛;另外,日本青壯輩名導原田真人跨刀飾演的大村,則是影射西鄉的政敵大久保利通。
然而由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美軍軍官納森•歐格仁,到底影射何許人也????
納森•歐格仁的原型,乃是1866年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er)。李仙得改變了東亞歷史,甚至著名的《田中奏摺》可能就是由李仙得所草擬,藉此薩摩藩入侵台灣,從此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不歸路….

《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湯姆·克魯斯主演納森·歐格仁

李仙得(1830~1899) (又譯作李讓禮),1830年8月26日生於法國望族,巴黎大學畢業。後與美國籍女士克拉‧維多利亞‧慕洛克結婚,赴美定居,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擔任北軍軍官,官升至少將,後來因為作戰受傷、導致左眼失明。
南北戰爭結束之後,與李仙得一起並肩作戰的同袍好友格蘭特將軍當選美國總統。1866年6月13日,李仙得被任命為美國駐廈門領事,爾後卻成為日本侵台牡丹社事件事件中至為關鍵之重要人物。

李仙得(Charles William LeGendre)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擔任北軍軍官,官升至少將。

1867年3月(同治六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在恆春半島南端發生船難,因誤闖排灣族領地,商船人員在台灣被琅嶠番社原住民殺害,引發美國海軍出兵,李奉美駐華公使之命,多次前往台灣交涉,後與原住民頭目簽訂台灣第一份國際盟約。
通過與台灣當地官員之反復商談,李發現清廷派往台灣的官員多怯懦無能,膽小怕事,遂摸索出了一套對付台灣官員的辦法,號稱台灣通。
李仙得將其在台灣之所見所聞,寫成《南台灣踏查手記》(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 1867-1874)一書。

《南台灣踏查手記》(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 1867-1874)。

李仙得之所以重要,除了因1867年來台處理在恆春半島龜仔角(Qunans)社發生船難的「羅發號(Rover)事件」外;
1872年日本政府破例以年薪一萬二千元聘請台灣通李仙得為外務省顧問。
此時,李仙得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北佔朝鮮,南佔台灣,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戰略計劃的《第四備忘錄》。
李仙得以其在閩台的經歷,多方鼓勵日本出兵侵台,並成為侵台日軍西鄉從道中將(維新三傑薩摩藩首領人物西鄉隆盛之弟)身邊的重要謀士。
李仙得停留日本之際,正是明治維新轟轟烈烈進行,經濟飛速發展,軍力日漸強盛的時刻。
日本國之國土狹窄,維治維新之後國力興盛,便開始向外擴張侵略,首先便將侵略目標對準台灣島。

李仙得(Charles William LeGendre)被日本天皇授予二等勳,而後又被朝鮮聘為外交顧問。

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本藉口琉球船民在台被殺,李仙得鼓勵西鄉從道率兵攻台,燒殺搶掠,修建營盤,台海局勢驟然緊張。
然而,西鄉的個人行動後來獲得中央的追認(史稱「西鄉大暴走」)。
在清政府反復向駐華公使交涉抗議後,美方曾短期將李仙得拘捕。日軍侵台戰事結束後,李仙得以功勳卓著,被天皇授予二等勳,而後又被朝鮮聘為外交顧問。
1899年9月1日,李仙得在漢城去世。

牡丹社事件吹皺一池春水,深深影響了台灣各族群的命運。

欽差大臣沈葆禎認知到臺灣地理位置對於清國東南沿岸海防具不可或缺之重要性,於是奏請枋寮、率芒溪以南的區域設立恆春縣(因「瑯嶠」氣候四時如春,故取名「恆春」),並進行「開山撫番」政策。
“你們的篳路藍縷,我們的顛沛流離”,
一句話道盡了,百年來台灣東部開拓的滄桑歷史,與難解的原漢族群關係…

臺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兼歷史小說家陳耀昌撰寫的歷史長篇小說《傀儡花》

《傀儡花》係由臺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兼歷史小說家陳耀昌所撰寫的歷史長篇小說,故事就是以上述恆春半島發生的羅發號事件為主題,描述排灣族斯卡羅頭目Tou-ketok(卓杞篤)和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簽訂南岬之盟的歷史事件。

《傀儡花》於2016年1月5日出版,同年獲得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2017年公共電視台更宣布將改編成為台灣史旗艦大河劇,敬請期待!!!!!!!!!!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牡丹社事件「一戰功成,一商暴富」-大倉土木組與台灣歷史淵源初探

Robert Mc Yang 覺得意志堅強。221 ·  

大倉久和飯店(The Okura Prestige Taipei),位於台北市南京西路與中山北路六條通交叉路口附近,係來台日商最喜愛的夜生活區
之前筆者北漂數年,返鄉南下搭乘307公車到台北車站,每每經過於此,總有莫名感覺、無法形容、不明所以,沒想到竟是與台灣歷史有如此深遠之牽連與淵源......

大倉久和飯店(The Okura Prestige Taipei)-Zhongshan_Precinct_and_The_Okura_Prestige_Taipei_20170728

大成建設TAISEI為日本五大綜合建設業者(大成建設、鹿島建設、清水建設、竹中工務店、大林組)之一。
二戰前為大倉財閥的核心企業之一,發跡於1873年,1946年時以創辦人大倉喜八郎的法號「大成院殿禮本超邁鶴翁大居士」而改為現名。

大倉土木組(大成建設)

大倉土木組和台灣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874年征台之役時開始…

1871(清同治10),琉球國宮古島漁民因颱風擱淺於八瑤灣(現滿州鄉九鵬灣)沿岸,後遭排灣族高士佛社出草殺害。
1874(同治十三),臺灣發生近代史上重大的國際事件,牡丹社事件吹皺一池春水,清國朝野震動。

1874年(同治十三年)西鄉從道在琅嶠灣(今射寮村)登陸

日本藉故派兵出征台灣,由西鄉從道領軍入侵恆春半島,在四重溪石門跟排灣族開戰,石門之役戰事劇烈,雙方互有傷亡,牡丹社頭目Aruqu及其子在戰役中陣亡。
日軍士兵戰死12名,卻有561名罹患瘧疾病死,無功而退,此戰役稱為征台之役。此事件,日本明治維新政府意圖侵佔台灣的野心,昭然若揭!!!!

牡丹社事件,西鄉從道與瑯𤩝十八社頭目合照,照片中央戴帽側臉者應為西鄉從道(wikipidia)

當時大倉組社長大倉喜八郎和五百名軍伕親身參戰,完成輺重兵的任務,此為大倉組與台灣淵源之開始。
當年,筆者先曾祖 鄭超英投筆從戎,追隨船政大臣沈葆禎、船政提調夏獻綸,渡海來臺,在台灣道夏獻綸直轄道標營任七品把總乙職,從事加強台灣海防之現代化基礎工程建設。

1890(光緒十六年)九月,鄭超英奉旨擔任從二品台灣水師協副將,係臺灣鎮轄下全台海防軍事層級最高的武官。
1894(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清、日因朝鮮問題關係緊張,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全面潰敗。自同治、光緒以來臺灣洋務運動之各項近代化建設,藉由海防的經營圖強,鞏固海疆的目標,完全失敗。
1895(光緒二十一年),日軍發兵攻佔台灣,乙未戰爭爆發,「台灣民主國」成立,發表「獨立宣言」,「公舉議員」、「政務秉公」等等「公民」意識納入立國精神中。在臺清國大小官員皆遵旨內渡,唯獨鄭超英毅然以捍衛家園為己任,統領臺灣鎮標舊部,鎮守海防要塞重地安平,慷慨赴義、為國捐軀。
鄭超英身後遺留髮妻與獨子,為免當時年僅四歲的幼兒遭受不測,獨子乃托孤於髮妻蘇家長工。

日本人曾有「一戰功成,一商暴富」之諺,近代日本的對外軍火買賣,完全是政府商人一體,大倉喜八郎可稱為日本軍火業的始作俑者。
日本的甲午戰爭、乙未侵臺之戰,大倉都以供應軍火的運送人自居。日俄戰爭後,乃木希典中將任臺灣總督,得大倉協助作戰有功,後由總督桂太郎奏請頒給男爵爵位,開始與帝國上層貴族來往。
大倉略通中國詩書,但對於侵略中國,可說是積極經營者,無論是侵佔臺灣,吞併朝鮮,無不擔任積極分子。附庸風雅,喜歡收集大量中國古書古畫,成立「大倉集古館」乃日本私立美術館之先驅。

大倉喜八郎,生於日本天保八年(西元一八三七年),為日本明治、大正年間財閥。

台灣割讓後,大倉喜八郎等渡海來台,在台北設立分店。爾後由基隆、台北間的鐵路開始,參與二層行溪埤圳工程、縱貫鐵路工程、烏山頭引水隧道工程、嘉南大圳、日月潭發電廠工程;同時也參與台北鐵路工廠,以及台灣銀行總行的建築工程,逐漸發展成台灣最大的土木建設公司,經常參加主要工程。

嘉南大圳工程主要有大倉土木組(大成建設)、鹿島建設、住吉組等企業參加,其中以大倉土木組承包最多,包括濁水溪發電廠、幹線給水路工程、官田溪排水用隧道工程,及後來犧牲不少工人的烏山嶺隧道工程。
得標建設嘉南大圳的大倉土木組,不但賺不到錢,還犧牲不少工程人員,當時日本政府用在台灣建設經費太多,曾受到不少日本國內壓力,八田與一擔任政府與工程建設的技師,苦不堪言。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鎚聲高響的嘉南平原”,《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113)

筆者先祖父係水師副將鄭超英遺孤,青年時期從事建築營造業。1930年,先祖父陸續參與日治時期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等等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傾家蕩產……但實為台灣營造建築業先行者之一。